课程信息
课程介绍
生态语文-必修课程推介(销售逻辑)
一、课程名称:
八年级必修课
二、适学对象:1.中学八年级,记叙文写不深刻的学生;
2.中学八年级,写不好说明类、思辨类文章的学生;
3.中学八年级,文化素养急需提升的学生。
三、学时规划:
春夏秋冬共四期, 12讲/期,2个小时/讲
四、核心素养:1.文化传递:能了解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及儒家文化,学习“仁义礼智信”的君子风范;能积淀历史人物的事迹,增强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。(读)。
2.思维发展与提升:能够运用整体把握,运用关联思维、多角度的思维对整本书进行分析鉴赏;能对各类微写作的体式与要求进行思考,增强语境意识; 能对历史人物进行批判思考,能运用一定的哲学思想进行哲学思维。(读、说、思)
3.语言建构与运用:能结合相关的整本书阅读知识对文本进行鉴别、比较和欣赏,提高语言素养;能结合故事,发挥想象创作小剧本,进行表演。能按文体构篇,写作文艺类、思辨类作品、微写作类、小品文。(读、写、演)
4.情感价值:做一个既能传承文化,又有现代意义的,敢于担当、善学习、能生活、会交流、会审美、懂科学、能探究、会创造的公民。
五、课程标准:
标准项 | 《生态语文八年级必修课》 课程标准 | 国家课程标准 |
文化传承 | 5类儒家文化学习与积累,12个东坡文化学习与积累,10种文化散文写作策略
|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。 |
文本写作 | 17种微小说行文方法,5类微写作方法,13种说明方法,7种立论与驳论的策略
| 写记叙性文章,表达意图明确,内容具体充实;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,做到明白清楚;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,做到观点明确,有理有据;根据生活需要。 |
整本书阅读 | 5类整本书阅读策略
| 多角度观察生活,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,能抓住事物的特征,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,表达力求有创意。 |
(一)教学特色
1.文体写作,重方法:通过方法建构,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。
2.创意写作,重思维:通过掌握哲学思想,开展哲学思维的训练,运用哲学思维审视生活,并进行有深度、有创意的写作。
3.文化写作,重运用:通过与儒家君子对话,了解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,积累文化名人的写作素材,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。
(二) 课程效果
让八年级孩子:
1. 获得人文底蕴的增强:通过文化文本的阅读,激发文化积累的意识和兴趣,增强文化底蕴,开阔文化视野。
2.学会深度思考与表达:深入了解儒家文化,对整本书多层次阅读,能从人文角度进行哲学思考,学会对现实中文化类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。
3.启发与测评逻辑思辨:运用历史史实,借鉴哲学思想,开展有深度的逻辑思辨启发训练与测评,制定优化思维的学习方案。
七、效果案例
阳光喔上海盛源中心八年级学生 张建华
【学习目标】
1.学会分析整本书的人物塑造的方法。
2.学会多角度评价整本书的人物形象。
(《八年级下学期必修课《魂系华夏情》B 册第8讲》
【学前作文】
《红楼梦》读后感之薛宝钗
薛宝钗端庄秀美,才华出众,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广博的知识。论文墨她不输黛玉;论相貌,她可比可卿;论才能,她不输凤姐;论女工,她可比袭人。但是,她工于心计,处事圆滑,表里不一,深谙明哲保身之理,奉行封建礼教的正统思想,是一个完全失去自我的封建卫道士。在“诗礼簪缨”的贾府,美丽而性格温顺的她显得城府极深,行事格外有分寸,喜怒不形于色。为了将自己打造成封建家长喜欢的淑女,她甘愿压抑自我,分裂自我。对上奉迎,对下安抚,可谓处处工于心计,时时察色于人,然而必造成人格分裂。
在爱情上,她竭力压抑自己,一方面她痴狂与其所爱的风流公子--宝玉,而另一方面又出于礼教将这种情感封闭到庄而不露的地步,甚至劝说宝玉要他重视他最为讨厌的“仕途经济”;在才学上,一方面张口闭口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说教他人,一方面又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由有德又有才,知书达理的为封建家长所喜爱的淑女;在生活上,她爱美且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,可她却常常自觉不自觉的去扼杀或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。
在个性与理性的对立中,她已完全是被封建文化抹去了应有的个性,为了合乎礼教,她甘于与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决裂。她感觉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,生命亦处于一种不生不死的抑制状态。而更为甚者,森严浓厚的封建观念,使她失去了女性应有的温情和爱心:面对金钏的投井,尤二姐,柳湘莲等的悲剧,不但没有给予同情,相反却采用冷漠的态度,俨然一个标准的封建卫道士。她的说教令宝玉对她更加反感,注定了她与宝玉的爱情是个悲剧,且宝玉中不能忘情黛玉,遁入空门,不知所终。宝钗不得不再孤寂中与冷漠抱憾终身。虽说是金玉良缘,又怎及木石前盟。
【学后作文】
《红楼梦》读后感之薛宝钗
红楼我不是第一次阅读,最初常常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所吸引,就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存在,以至于对于一直以来都对薛宝钗持以厌恶的态度,觉得是她阻碍了宝玉和黛玉在一起。但是,细细思考就会发现,这并非是她单方面的因素,她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,毕竟在这么一个大的封建家族里,以她这样的女子做事说话等方面都要小心谨慎,服从长辈的安排是当时社会的对孩子从小的教育。
我就有一段时间在想她是否真的爱宝玉,可是后来我觉得这并不重要,因为当时的封建社会,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她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,更重要的宝玉不爱她。正如她的判词: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。玉带林中挂,金簪雪里埋。宝钗的身上,有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子具有的贤淑,但是就是这样的女子,并非为具有叛逆性格,思维先进的宝玉所爱,所以她正如“金簪雪里埋”一样,暗示他必然会有冷落孤寒的遭遇。
虽然在《红楼梦》中,明显黛玉具有主角光环,作者更偏爱她,但我欣赏宝钗,不仅仅是因为她具备女子的基本美德,而是她的生活态度。她与黛玉是不同的,黛玉具有柔弱美,而她美在珠圆玉润,黛玉葬花,而她会扑蝶,黛玉不食人间烟火,而她却十分真实,她懂得把握好时机去争取自己想要的,她比黛玉懂得如何生存。故事发生在《红楼梦》的第二十七回,宝钗寻黛玉时听到亭内宝玉的丫鬟红玉与坠儿在说贾芸的事情,因为被发现所以使了个“金蝉脱壳”的法子,故意喊“颦儿,我看你往那里藏”,还问红玉坠儿:“你们把林姑娘藏那里了?”她的灵活机变,成功的保护了自己,不像黛玉,遇到事情只会暗自伤感落泪。她从扑蝶可以看出她也有少女的天真烂漫,只不过被隐藏起来,不易展露,在那个封建大家族里,宝钗有个不争气的哥哥,父亲又早亡,她和母亲只得相依为命,她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大,只有乖顺的听从贾母的人的安排,做一个贤妻良母,才可以保护她和她的母亲才能在那个大家族中生活下去。她,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。
凡事不能只看表面,而要学会思考。常读常新,让我重新认识了薛宝钗,这个有原则,积极向上,能够正确保护自己的女子。纵使岁月沧桑,我相信她依然会好好活着。
八、课程大纲:(细目详见附表)
八年级必修课课程大纲 | ||
期次 | 讲次 | 课程大纲 |
秋季 | 第1讲 | 1、了解并积累名人故事和诗歌(杜甫、李白、苏轼等)。 2、从不同角度解读人物形象,强化对名人思想的认识和理解。 |
第2讲 | 1、了解“乌台诗案”,感受苏轼曲折的人生经历。 2、积累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诗词,感受苏轼复杂的内心世界。 3、了解苏轼关心民生,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入世情怀。 | |
第3讲 | 1、了解苏轼被贬到惠州、儋州的经历,感受苏轼人生之路的崎岖。 2、积累苏轼在惠州、儋州所作诗词,了解苏轼的心路历程。 3、感受苏轼在挫折面前,豁达释然,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 | |
第4讲 | 1、了解苏轼与苏辙之间的故事,感受这千古难得的兄弟情谊。 2、了解苏轼与王安石的交往故事,感受苏轼宽容博大的胸怀。 3、积累苏轼与苏辙之间互赠的诗词。 | |
第5讲 | 1、学习将苏轼故事和诗词运用到作文中。 2、学习用苏轼的故事和诗词劝说他人。 3、积累古今对苏轼的评价,写出自己对苏轼的感受。 | |
第6讲 | 1、了解说明这种表达方式。 2、观察一个实物,说出其主要特点。 | |
第7讲 | 1.学会多角度观察一个实物,说出其多个特征。 2.在比较中学会观察事物特征。 3.通过联想、想象来揭示其特征。 | |
第8讲 | 1.能掌握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。 2.抓住事物特征,用逻辑、空间、时间顺序进行介绍。 3.将被介绍事物的3-5个特征有顺序的组合起来。 | |
第9讲 | 1.掌握常用的10种说明方法。 2.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。3.查阅并收集资料,穿插1-2个与说明对象相关的传说、趣闻。 | |
第10讲 | 1.用讲故事方法来说明事物。 2.从一定的视角来讲述故事。 3.讲出故事的趣味。 | |
寒假 | 第1讲 | 了解微型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。 1.篇幅短小,一般在千字以内; 2.中心人物一般不超过三个 3.情节一波三;, 4.结局多出人意料,引发思考。 |
第2讲 | 学习微型小说创作的人物设置。 1.巧设人物典型特点。 2.巧设人物出现的特定场景。 3.巧设人物关系。 | |
第3讲 | 了解情节反转的基本模式。 1.意外反转; 2.蓄势反转; 3.释疑反转。 | |
第4讲 | 学习和运用一重情节反转的方法。 1.悬念法; 2.巧合法; 3.误会法; 4.两种方法的叠加。 | |
第5讲 | 学习和运用多重情节反转的方法。 1.单个方法的复习; 2.方法的叠加; 3.多角度的叙事。 | |
第6讲 | 1.能抓住关键要素概括事件。 2.能培养分析思维。 | |
第7讲 | 1.能简要概述热点事件的内容; 2.能准确提取信息,准确分解事件因素,用表格梳理出热点事件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事件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 3.能找出事件中的不同立场方。概述不同立场方的观点。 4.有自己的看法,能阐述2条以上的理由。 | |
第8讲 | 1.查阅、访谈到关于此次事件不同方面的说辞。(三种以上) 2.能写出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。 3.能写出引起事件结果的多种原因。 4.能画出因—果关联图、能写出事件的简要分析报告。 | |
第9讲 | 1.收集整理关于热点事件不同观点(至少两种)的报道。 2.能从正反分析、能从利弊分析 3.整理各方观点,做简要综述。 | |
第10讲 | 1.找出辩论双方的辩题,以及各自辩论理由。 2.能找出并简要分析观点背后的利益倾向。 3.能概述别人评论形成评议报告,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评议报告。 | |
春季 | 第1讲 | 1.学会具体生动地刻画成长道路的曲折之美。 2.学会运用文化联想来展现成长道路的文化之美。 |
第2讲 | 1.学会从文化的视角来观察人文景观。 2.学会由人文景观展开联想,进行文化思考。 | |
第3讲 | 1.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,并展开丰富的联想。 2.学会合理地、客观地评论历史人物。 | |
第4讲 | 1.学会用“对话哲人法”表达哲学思辨。 2.学会对哲学现象进行文化思考。 | |
第5讲 | 1.学会运用文化知识来分析评论现实中的热点事件。 2.学会对现实中的文化类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。 | |
第6讲 | 1.了解微型诗歌的特点。 2.学习根据情感表达需要选择微诗歌意象。 3.能对微诗歌意象进行组织与表达。 | |
第7讲 | 1.了解微剧本的特点及写作的专业术语。 2.学习设置微剧本的场景、人物。 3.学习制造微剧本的矛盾冲突。 | |
第8讲 | 1.学习读书笔记的“5R”笔记法。 2.学习读书笔记的“摘录法”。 | |
第9讲 | 1.学习写作观点式微评论 。 2.学习写作“观点+分析”式微评论 。 3.学习写作“事实+分析+观点”式微评论。 | |
第10讲 | 1.了解颁奖对象的身份、经历、事迹等。 2.能根据写作对象的经历、事迹提炼写作角度。 3.能用精美凝练的语言撰写颁奖词。 | |
暑假 | 第1讲 | 1.学会梳理整本书的故事情节脉络。 2.学会分析整本书的材料取舍之道。 3.学会借鉴整本书的情节艺术优化构思。 |
第2讲 | 1.学会分析整本书的人物塑造的方法。 2.学会多角度评价整本书的人物形象。 3.学会借鉴整本书的人物塑造写好人物。 | |
第3讲 | 1.学会鉴赏整本书的微观语言策略。 2.学会鉴赏整本书的宏观语言策略。 3.学会借鉴整本书的语言策略锤炼文笔。 | |
第4讲 | 1.学会搜集整理作者的主要生平事迹; 2.学会分析作者精神与作品内涵的关系。 3.学会借鉴整本书的立意策略提升主题。 | |
第5讲 | 1.学会感悟作品主旨对历史与艺术的影响力。 2.学会体会作品的魅力可以熏陶情操与激发写作动机。 | |
第6讲 | 1.了解儒家基本行为准则中“礼”的内涵。 2.能积累有关“孔子之礼”的作文素材。 | |
第7讲 | 1.了解儒家基本行为准则中“智”的内涵。 2.能积累有关“孔子之智”的作文素材。 | |
第8讲 | 1.了解儒家基本行为准则中“仁”的内涵。 2.能积累有关“孔子之仁”的作文素材。 | |
第9讲 | 1.了解儒家基本行为准则中“信”的内涵。 2.能积累有关“孔子之信”的作文素材。 | |
第10讲 | 1.了解儒家基本行为准则中“义”的内涵。 2.能积累有关“孔子之义”的作文素材。 | |
更多培训课程,学习资讯,课程优惠,课程开班,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,请进入武汉阳光喔官方网站详细了解
相关推荐课程
与 武汉阳光喔教育免费通话
温馨提示:咨询时请说明来源于武汉人人培训网
现在拨打 预约报名